2021年为“十四五”开局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强调“要把研究作为审计的前置准备,保证审计时能有的放矢,审计结果能够更好地为党和政府提供决策参考”。在建党100周年的新时代新征程下,我们应全面认识理解研究型审计,更好地适应审计新发展阶段、贯彻审计新发展理念、构建审计新发展格局。下面结合工作实际,谈谈本人对研究型审计的几点认识和建议。
一、全面认识和理解研究型审计
(一)研究型审计的内涵。研究型审计是将研究与审计相结合,是审计活动的形式之一,是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探索总结出来的,既是一种审计理念,也是一种审计方法。
(二)研究型审计的形式。各地开展的研究型审计形式多样,主要可概括为两种。一是课题研究与审计项目“四同步”,即课题与审计项目同步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同步组织实施、审计人员同步担任课题研究人员、同步出具审计报告与研究报告。二是研究先行且贯穿审计全过程。即在审计项目实施前,审计人员对政策、法律法规、行业背景、资金、项目等进行系统研究、宏观研判、综合分析,将研究分析结果应用到审计项目中,以便进一步深入调查研究,得出结论。
(三)研究型审计的特点。一是政治站位高。研究型审计秉持宏观思维和全局观念,在对政策、制度、经济环境全面把握的基础上分析看待问题,能有效地揭示体制机制性障碍和防控风险,能有效地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决策。二是审计成果丰富。研究型审计往往能达成一审多果,审计项目结束后,在形成审计报告的基础上,能同时形成研究报告、审计信息等多种审计成果。
(四)研究型审计与审计研究的区别。一是研究形式不同。研究型审计是审计实践的一种形式,审计研究是理论研究的一种形式。二是研究范围不同。研究型审计的研究范围广于审计研究,前者研究的内容包括但不局限于理论课题,更包括经济形势、政策制定、行业规范等方面,而后者研究的内容主要是理论课题。
二、全面开展研究型审计的必要性
(一)开展研究型审计是履行新时期审计职责的必然要求。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机关要拓展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消除监督盲区,加大对党中央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力度,加大对经济社会运行中各类风险隐患揭示力度,加大对重点民生资金和项目审计力度”的指示精神,审计机关就必须开展研究型审计,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分析、准确把握经济形势和政策文件,才能更好地开展政策措施落实审计、有效防控各类风险隐患,消除监督盲区。
(二)开展研究型审计是加强审计机关建设的有效途径。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审计机关“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全面开展研究型审计能够强化学习型机关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意识,拓宽审计人员的宏观视野,有效提高审计人员的能力建设,促使审计人员成长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审计人才。
(三)开展研究型审计是聚焦主责主业的科学方法。以往传统审计以审查账本凭证、实地踏查等审计现场实施为重点,往往仅能窥一斑而不能见全豹,不能反映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问题,不能提升审计监督成效。研究型审计将研究作为审计前置工作,通过前期研究分析,既有助于查深查透具体问题,也有助于深入分析发现体制机制障碍和堵塞风险漏洞,把揭示微观问题与服务宏观决策结合起来,全面聚焦了主责主业,充分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三、全面开展研究型审计的几点建议
(一)要提高政治站位,坚持政治导向。要在审计中要善于用政治眼光来看待问题,既要从零星、个别、分散的具体问题中做出精准判断,发现政治端倪,分析深层次原因,推动整改。要对焦政策落实、风险隐患、社会热点、民生难点和改革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等方面,加强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问题研究,全面履行职责,推动完善体制机制。要认真贯彻落实“三个区分开来”重要要求,考虑历史情况,着眼长远发展,解放思想,克服固化思维,杜绝简单僵硬地分析问题、下结论,审计判断和审计结论要以推动发展为根本目的,符合新时代新形势客观实际和需要。
(二)要坚持创新规范,加强研究型审计制度化建设。2021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侯凯审计长指出“要不断创新和规范审计工作。审计事业要发展,固步自封、因循守旧不行,必须根据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大胆开拓创新……但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都需要有相关制度进行规范,以更好地指导实践。要坚持制度先行,及时把好的经验做法通过制度形式固化下来”。为此,全面开展研究型审计,就要大力推行研究型审计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计划制定、职责分工、培训教学、组织实施、考核激励等制度机制,细化研究型审计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等内容,确保研究型审计有章可循、分工明确、保障有力、奖惩分明,为各项工作任务落实提供有力保障。
(三)要围绕中心大局,准确把握研究方向。要着眼全局,牢牢把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目标要求,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确定研究方向,突出对重大政策、重点项目、重要资金的研究和审计。要有的放矢,实施审计前必须充分深入研究政策背景、改革目标、行业地区特点,按照审计署的要求,先把管辖领域和联系地区的部门规划、行业规划、地区规划、预算安排、项目计划了解清楚,把涉及的重大政策、改革要求、发展方向研究透彻。要对症下药,着力分析工作推进和政策落实之间的矛盾,找出工作推进中影响资金分配、项目推进、使用效益等方面的症结所在,做到治已病、防未病。
(四)要加强成果提炼加工,推动审计成果向研究成果进一步转化。要注重整合审计结果,对大量分散的审计成果抽丝剥茧、加工汇总,深入分析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加以总结提炼,形成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要以理论研究方法、框架引入审计过程,对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问题进行探索性关联分析,拓宽视野,发散思维,进一步挖掘理论研究成果。要采取培训、座谈、调研等多种方式广泛听取专家学者意见,提升理论高度。
(省审计厅教科文卫审计处 温利锐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