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服务是实现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形成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支撑,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生活的必然要求。本文结合审计实践,围绕公共文化惠民政策落实审计中应注重的审计事项及审计方法谈谈笔者的看法,以供审计同仁参考。
一、审计事项。审计人员审前应集中学习公共文化服务的相关政策性文件和法律法规,了解掌握具体内容,做到政策文件和审计实际融会贯通,有机结合。要做好审计调查工作,分析了解本地区文化惠民政策落实的现状,从而明确审计方向,结合相关政策规定应重点关注以下情况:
(一)文化惠民服务体制机制情况。审查本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和相关管理制度,是否存在方案和制度不健全情况;审查广播电视“村村通”向“户户通”政策落实情况、文化服务数字化政策制度是否建立、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运行情况、文化监管绩效考核制度建立落实情况等;重点关注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民工等特殊群体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政策方面,是否为特殊群体提供了活动平台,是否按制定的方案去实施,及时发现文化惠民政策落实不到位情况。
(二)文化惠民服务设施情况。一方面审查农家书屋和文化广场是否建设、配套设施是否到位、文化服务设施是否有闲置现象、是否改变设施用途、是否存在使用率低情况等。另一方面审查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项目台账档案,重点关注投入资金较大的文化项目,查看文化建设项目手续是否齐全、招投标是否规范;对建设项目要进行现场踏查审计,重点审计设施项目质量是否达标、是否按标准施工、决算价款是否多计、质保金预留是否规范等情况。
(三)文化惠民服务资金使用情况。审查文化经费收支是否真实、合法,文化资金补贴是否到位。重点关注文化专项资金是否按规定用途使用,有无骗取、挪用、截留、滞留、欠拨、少拨文化资金和文化资金大量结存闲置,致使文化资金不能发挥公共文化服务效益等情况。
(四)文化惠民服务运行管理情况。审查图书馆、文化馆、体育馆和综合文化中心等全年开放情况,时间是否达到标准、是否全部开放。图书馆可以重点关注:图书入库是否精准、图书借阅是否规范、书本册数是否达标、更新是否及时、图书报刊是否全部上架;其他文化设施管理方面重点关注是否有丢失、损坏、拆除、侵占、挤占、挪用等情况。
二、审计方法。上述审计事项涉及面较为宽泛,有的不同于日常传统审计,不能单纯依据相关会计账目和财务数据进行审计,需要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审计方法,灵活运用传统审计方法的同时应更加注重采用以下方法:
(一)调阅被审计单位相关政策实施方案和公共文化服务档案等资料。通过调阅政策实施方案了解每个政策的落实情况,从中分析发现政策是否落实到位、是否健全、是否存在“走过场”等情况。重点查看公共文化服务档案材料,熟悉掌握每个档案材料的来踪去迹,特别是文化建设项目的招投标、质量施工标准、资金走向等等,从中发现是否存在相关问题。
(二)实地踏查分析查找差异。审计人员通过上述相关政策实施方案和公共文化服务档案的了解,运用“听”、“看”、“问”、“查”等方法,进行实地踏查和比对分析,从中发现公共文化服务活动是否真正实施和完成,文化设施建设项目是否存在多建、少建、未建等现象。
(三)对公共文化资产实物盘点清查。公共文化资产涉及的部门多、类型广,为此,审计人员应着重关注文化资产台账,以资产台账为依据,按部门、类型进行盘点清查,从中发现文化资产是否有毁损、报废、丢失、调拨、变卖、转让等现象。
(四)开展下属和关联单位的延伸审计。审计人员根据公共文化专项资金流向开展延伸审计调查,不仅审查被审计单位,还应延伸审计其下属单位和关联单位。对下属单位和关联单位发现的一些疑点和线索应及时展开延伸调查,进一步核实相关情况和问题,确保查深查透。
(永吉县审计局 臧延贵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