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今年地税系统审计中发现,在税收收入稳步增长的同时,企业欠税也成同步增长趋势,2013年度新增欠税额占全年税收入库总额的7.57%、占累计欠税额的20%,最大“欠税大户”欠税款高达近三千万元。经对从历年欠税情况分析看,营业税占欠税总额的半数以上,而欠税额在百万元以上的企业中房地产企业占六成,目前欠税主要集中在房产开发企业营业税,也存在政府部门欠税款长期挂账未缴的现象;欠税账龄最长的达十几年。税务部门虽然采取了各种清欠措施,但欠税问题却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清欠难,难清欠,清了陈欠添新欠,年年清欠年年欠”已成为税务部门急于解决的棘手难题,应当引起各方重视。
欠税既影响国家税款及时足额入库,又损害税法的严肃性,也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更是税收管理中的难点和疑点问题。从企业欠税原因现状分析,欠税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自身存在原因
1、资金短缺。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投入大量资金加快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导致自有资金相对减少,难以及时缴纳税款。企业资金短缺是产生欠税的重要原因之一。
2、有意拖欠。有的企业负责人法律观念不强,纳税意识差,认为欠税与偷税、抗税、骗税不同,不属于违法的行为。于是把欠税当作国家无息或低息贷款长期占用。
3、融资困难。由于银行贷款难,企业融资渠道少,为了获得流转资金,有的企业宁可背负滞纳金罚款,利用欠税渡难关。
4、不规范减免。由于在过去一段时间里税收减免政策不规范,存在过宽过滥现象,“欠→缓→免”成了一种通用公式,导致部分企业企图通过长期欠税得到事实上的税收减免。
二、税收管理原因
1、征管力度不足,控管力度不够。地税部门征收管理点多面广,而基层一线征收人员较少,征管力量明显不足,对企业、个体户和零散户的生产经营情况不能做到跟踪监控,催缴、检查不及时,客观上形成欠税。
2、外界环境差,执法难度大,公民的纳税意识不强,造成了税收环境差,执法难度大的现状,从而导致了欠税形成。
3、企业欠税时间长,难以追缴,转变为陈欠、死欠,最终导致税收流失。
4、清理难度大的企业多。有的欠税企业已经解散,清理难度非常大;有的企业是长期经营苦难,历史陈欠税款未缴清,又形成新的欠税;一些是一时资金紧张,阶段性形成欠税,这段时间过后,资金到位后可以及时足额入库欠税款及滞纳金;还有一些企业则是占国家的便宜不想缴纳,能拖就拖,资金最终恶性循环,陈欠税款无法清缴。
针对企业欠税产生的原因,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强化工作机制、严格以票控税、加强综合治税、进行分类清理,实行欠税户责任到人制度。税务部门要加强纳税申报审核,控制欠税增长。通过信息化从技术上保证及时掌握纳税人缴纳、入库整个流程的信息情况,随时跟踪纳税人申报、缴库情况,对没有及时到库的税款,要即时催缴、追查,有效防止新欠的产生。
其次,充分运用法律、法规的规定,抑制欠税的产生。严格按照《税收征管法》赋予的税收强制保全和税收优先权力,对有能力清欠又屡催不缴的,要采取强制入库措施,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此外,税务机关还应注意了解和掌握其他法律与欠税有关联的规定,多方面、多角度思考抑制欠税的各种可行办法,尽量将欠税控制在最低限度。
第三,加强税法宣传,增强纳税人纳税意识。税务机关应主动深入企业,广泛宣传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等,讲明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应尽义务,欠税也是一种违法行为,欠税企业将受到何种税法制裁等等,使纳税人进一步了解税收法律法规对欠税的各种制约规定,从而进一步取得纳税人对压欠清欠工作的更多理解和配合。
第四、积极取得地政府及有关部门支持。税收涉及到企业利益和社会各个方面,因此要借助全社会力量,综合治理。税务部门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通力合作,整顿税收秩序,清理地方政府违规自行制定的税款缓缴返还等优惠政策,清除有碍清欠的地方性规定,将清理欠税纳入法律轨道。
第五,加强税务机关自身建设,完善措施强化管理,明确清欠任务目标和责任,制定切实可行的清欠计划,防止因纳税人改制、管理人员变动、人为减免欠税造成税款流失。
第六、要充分利用法律法规的威慑力,对企业的欠税依照征管法的规定在社会上予以公告。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闻舆论工具,公开曝光典型欠税纳税人、企业法人代表、欠税原因和欠税金额等事项,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迫使其尽快缴清欠税。
(延吉市审计局 李钟弼 供稿)
网站地图 吉林省审计厅 吉ICP备05001602号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亚泰大街6399号
邮政编码:130022 Fax:0431-85898333
办公室电话:85265114 值班电话:85265112
吉公网安备 22000002000035号 网站标识码:220000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