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您的位置:审计厅 > 审计之窗 > 业务交流

延边州审计局:党政机关私设“小金库”的形态及成因及对策

日期:2014年-04月-11日 10:23:00    来源: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要大力加强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特别是要切实推行和完善好部门预算制度,严防一些党政机关私设“小金库”。在当前我国大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如何完善部门预算制度,防治一些党政机关私设“小金库”,笔者就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发现进行分析阐述和探讨。 

  一、“小金库”形成的过程 

  就国内2013年以来的新形势,一些党政机关的“小金库”由于被一些制度所束缚,其表现或形成态式并不复杂。即:一是利用虚假发票套取财政资金,形成“小金库”。比如利用一些报刊、杂志等单位销售产品的正规专用发票,分次套取资金。二是用本单位财政往来票据,加盖本单位不独立核算的职能科室及协会的公章,套取经费,存放于“小金库”。三是利用本单位财政往来票据,向各单位收取一些不合理费用及赞助款,形成“小金库”。 

  上述用“小金库”资金形成之后,大部分用于发放职工福利及处理一些白条支出。 

  二、私设“小金库”屡禁不止的主要成因 

  (一)公共财政体制还不够健全。一是按目前“分级管理,分灶吃饭”的财政管理体制,地方财力往往十分吃紧,基本上满足不了机关巨额费用支出,必然导致一些党政机关领导自己向有关单位要钱,使私设“小金库”半隐蔽半公开化。二是收入分配机制失衡,助长了一些单位私设“小金库”的歪风滋长。部门之间、单位之间的收入分配差异较大,诱发了部门、单位和个人片面追求福利收入最大化,导致一些机关要充分利用“小金库”这一“法宝”来解决相关的福利待遇,报销本单位一些不合理的开支。 

  (二)法纪观念还比较淡薄,攀比心理严重。一些党政机关囿于自身小团体利益,并不是不知道私设“小金库”是非法违纪行为,但在攀比心理的驱动下,无视法纪,你设我也设,因而导致私设“小金库”成为较普遍的现象。如果一家不禁,其余各家均来效仿。 

  (三)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一些基层机关因人员编制少、人员缺,往往让办公室一些管理人员兼职担任会计及出纳,因该群体未曾系统地学过财务基础理论,也未取得会计上岗证,只能“照葫芦画瓢”,认为只要领导允许,就是合理的。 

  (四)未曾接受过检查,私设“小金库”的风险意识不高。目前一些党委和政府的工作部门近几年内从未接受过财务检查,对私设“小金库”抱有侥幸心理。由于私设“小金库”的风险成本较低,而所获得的所谓“收益回报”往往较高,因而私设“小金库”在一些党政机关便屡禁不止。 

  三、预防党政机关私设“小金库”的基本对策 

  一是应大力建立健全法纪特别是财经法纪教育机制,努力增强抵御私设“小金库”的认知能力。一些人法纪观念淡薄,还存在盲目攀比心理,私设“小金库”就难以禁止。因此,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加强法纪教育,使人们树立正确的财经工作纪律观念。应大力借助一年一度的“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月”活动,大力宣传私设“小金库”的反面典型,警示机关党员干部,私设小金库的危害及处分办法。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其抵抗私设“小金库”的认知能力。 

  二是应切实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坚决铲除其私设“小金库”的条件和土壤。一是应按当前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大力推行会计电算化,强化会计信息化建设,加强财政监督和审计监督。二是应大力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积极推行个人收入直达账户,公用经费直达项目,专项资金直达指定专户,并实行局域联网,进行网上监督。在基层乡(镇)切实推行和完善“零户统管”。三是应切实实行和完善“收支两条线”管理,完善票据管理,建立统一规范的收缴分离,罚缴分离和票款分离制度。对不使用合法或不合法票据套取现金,私设小金库的单位和个人,应大力实施财务监督,取消相关人员的票据使用管理资格,撤换不胜任的会计人员。 

  三是应大力加强法制建设,促进机关单位财务管理法制化规范化。根据目前治理“小金库”的法规建设相对滞后的状况,应大力加强这方面的法制建设,及时建立适应当前新形势下的财政监督管理制度,制定《关于党政机关设立“小金库”的处分规定》,为加强财务监督和党政纪监督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 

  四是应切实建立健全有效的惩处机制,坚决杜绝党政机关单位私设“小金库”的行为。对于私设“小金库”的问题,查处必须及时,处理必须从严。如不从严或放任自流,就不可能制止和杜绝私设“小金库”行为。此外,对“小金库”的发生额,应全额予以追缴,上缴国库。在私设“小金库”的风险成本增大以后,私设“小金库”的行为就会日益减少,“小金库”也就销声匿迹。 

  ( 延边州审计局   朴莲淑   供稿)

  

网站地图 吉林省审计厅 吉ICP备05001602号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亚泰大街6399号
邮政编码:130022 Fax:0431-85898333
办公室电话:85265114 值班电话:85265112
吉公网安备 22000002000035号    网站标识码:2200000067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