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您的位置:审计厅 > 审计之窗 > 业务交流

安图县审计局: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审计助力与格局重构

日期:2014年-01月-09日 11:28:00    来源: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今后一个时期的深化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决定》在新形势下指导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国家审计特别是基层审计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立足点就是坚持从大局出发,继续解放思想,把工作重心放在助推深化改革上,围绕深化改革重构审计服务格局。现从基层的视角,就这一命题,进行思考并发表几点看法。 

  一、深化改革中国家审计面临的形势 

  一是混合所有制经济对传统审计提出了挑战。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深化改革的部署中,首次提出了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一种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现行法律规定和传统审计方式是对财政资金、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占控股地位、政府投资等方面进行审计监督,并明确了审计管辖范围,多年来形成了一定的审计模式。国家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对国有资本的运行及其效益,如何进行审计监督和效益界定,使国家审计面临着新的课题,也是对传统审计的一种挑战,既要对其研判,又要积极应对。 

  二是财税体制改革增加了国家审计监督内容。国家从有效治理的角度,加大了财税体制改革力度。主要是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和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预算管理主要是支出预算、跨年度平衡预算、债务风险预警、一般性转移支付调节。税收制度重点是完善地方税体系、推进增值税改革、调整征税范围。同时,事权与支出责任的划分,中央转移支付向地方公共服务倾斜,地方支出责任不断扩大。财税体制的重大改革,拓展了国家审计的监督范围和内容,原有的监督重点和内容发生了质的变化,已明显不适应改革的需求,亟需与时俱进,围绕财税体制改革,定位提供审计服务。 

  三是改进作风常态化需要国家审计有所作为。中央《决定》再次提出反对“四风”问题,把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作为改革的内容,明确要求健全严格的财务预算、核准和审计制度。着力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和楼堂馆所建设。在中央配套出台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中,要求审计部门应当加大对党政机关公务支出和公款消费的审计力度,依法处理、督促整改违规问题。中央的这些部署和要求,明确了国家审计的监督取向,在常规审计中增加的监督重点,是依法审计的重点目标。基层审计要切实把握这一形势任务要求,在推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建设中有所作为,争取绩效最大化。 

  四是权力制约和监督需要国家审计积极推进。中央把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制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工作之一,明确强调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同时要求,加强和改进对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经济责任审计作为权力运行制约监督的一项重要制度,虽然实施多年,仍然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国家审计配合、参与全面深化改革,就要充分发挥审计在权力运行制约监督中的职能作用,按照中央的部署,积极稳妥地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并结合当地实际,积极探索创新经责审计模式和路子,使国家审计在权力运行制约监督体系中的功能进一步强化。 

  二、审计助力改革应处理好几个关系 

  首先,处理好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央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中央的鲜明立场和态度,也是中央的战略抉择。各级审计干部尤其是基层审计干部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战略部署上来,形成共识,积极参与和服务深化改革。要围绕深化改革,大力解放思想,改变传统的旧观念,针对深化改革和服务改革超前思维,敢闯敢试,找出服务改革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以解放思想服务深化改革。在服务深化改革中,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要坚持实事求是,勇于实践创新,在重点问题上力求突破,确保审计在推动改革上取得实效。 

  其次,处理好审计监督与审计服务的关系。全面深化改革有着复杂的进程和持续的任务,很多项目的改革涉及到公共财政资金的投入和国有资本的运行,资金运行的安全和效益,都是审计监督的重点。在助力改革中,尤其要注意处理好审计监督与审计服务的关系,改变传统的就审计而审计的既有模式,坚持在服务大局上找准定位,突出服务的功能作用。要以资金审计为依托,以推动深化改革为契机,把服务贯穿审计监督全过程。要明确审计工作既是监督的主体,也是服务的主体,要做到监督为先,服务为重,助推为上,牢牢把握服务改革的正确方向。 

  再次,处理好依法审计与政策落实的关系。依法审计是审计工作的根本所在,重要的是崇尚法律、敬畏法律,自觉遵纪守法,按照法律的规定和要求开展工作,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运用法定的手段捍卫法律的尊严。但是,现行审计法律仍然存在像审计管辖等方面的局限性,而深化改革的政策却需要审计提供多方位的服务,法律在实践中遇到一定的矛盾冲突,制约着审计工作助推深化改革作用的发挥.因此,要在实践中处理好依法审计与落实政策的关系,要在现行法律框架内,在依法审计的基础上,针对服务深化改革的需要,探索创新审计服务组织方式,以不断适应深化改革对审计工作的需求。 

  最后,处理好参与治理和履行职能的关系。中央《规定》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并把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项目。审计工作是国家重要的治理工具,审计署曾把推动完善国家治理当作当前审计工作的重要任务。面对艰巨而长期的深化改革任务,基层审计机关要切实处理好参与治理和履行职能的关系。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明显显现,社会对审计的期望值不断升高,审计干部要充分认识审计推进国家治理的重要意义,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能,以高度责任担当推动和参与社会治理。 

  三、深化改革中的审计服务格局重构 

  扩大项目计划的统一性。深化改革是全面的战略部署,需要上下同步联动,重点改革还需重点突破,公共财政资金投放和国有资本运行呈现一定的趋同性。因此,审计服务深化改革,加强公共资金运行及效益的审计监督,就要在项目计划安排上不断扩大统一性。在审计署作出重大部署时,地方审计机关要保持高度一致,在计划安排上相对统一。同时,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在全省或地区基本统一审计项目计划,以利于系统整体反映情况,从条线或共同领域更好地服务深化改革,推动深化改革达到应有的预期目标。 

  坚持事关大局的全盘性。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多方面的改革课题,有些改革事关全国或区域大局,关系发展环境、发展活力、政府效能、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审计服务深化改革,就要针对事关大局的改革,在审计监督上坚持全盘性。要借鉴政府性债务审计的经验做法,就某项全局性的改革及成效,举全国审计之力或区域审计之力,全盘性进行审计监督服务,集中汇总审计情况,统一揭示改革进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原因,从深层次上提出应对措施,以利事关大局改革事项整体推进,进展平衡,成效理想。 

  突出群众利益的重点性。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很多事项的改革关系到群众利益,特别是事关民生、社会事业、资源配置、公共服务等方面,不仅国家日趋加大投入,而且关乎群众切身利益和公平正义。因此,审计服务深化改革,需要把关注、维护群众利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基层审计在自定审计项目中,要突出群众利益的重点性。对于改革项目是否维护发展了群众利益和实现了公平正义,要重点加强审计监督,民生项目改革和民生资金运行审计监督坚持常态化、重点化、目标化,推动深化改革达到以民为本、民利为上的目的,推进社会和谐稳定。 

  发挥审计服务的跟进性。深化改革面广量重,资金运行需要多方维护安全,改革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面对深化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审计服务改革必须适应改革的需要,充分发挥跟进服务的作用。对于改革涉及的公共资金管理使用和国有资本运行及其效益,坚持跟进审计监督。要合理调配审计人力资源,创新审计组织方式和审计模式,对改革中与改革后的公共资金管理使用分层次、分阶段、分项目地进行随机跟进,及时提出审计建议,推动有关改革顺利进行和达到改革的既定目的。 

  (安图县审计局  刘锡平  供稿)

网站地图 吉林省审计厅 吉ICP备05001602号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亚泰大街6399号
邮政编码:130022 Fax:0431-85898333
办公室电话:85265114 值班电话:85265112
吉公网安备 22000002000035号    网站标识码:2200000067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