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新近出台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对适时开展好新时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提供了法规依据和明确要求。而加强对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更是开展不同层面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中心环节。特别是探索对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进行同步审计具有重要实践操作意义和宽阔的理论探索空间。
一、确立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经济责任同步审计的操作流程。开展经济责任同步审计必须在操作层面上进行精心设计和构架,使各个环节相互链接。一是抓好计划制定环节。年初,组织部门应按照干部管辖范围确定对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进行同步审计的计划,本着三年审一次、一次审三年的办法为审计部门提供计划安排。从而使同步审计工作起步有遵循、启动有计划、开展有依据。二是抓好审计实施环节。作为审计机关就是应结合实际,制定同步审计的具体实施方案,按照经济责任审计的具体要素构成组织开展审计。使审计实施过程中始终对党委政府运行情况进行同步梳理、同步分析,形成双位并举、一体推进的审计状态。三是抓好责任认定环节。开展经济责任同步审计,对存在薄弱环节需要界定经济责任,就应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界定党委政府担负的责任类型。四是抓好督促整改环节。开展经济责任同步审计,不但要解决一个审计方式问题,根本的是促进整改存在的问题。使党委政府完善和改进工作决策,堵塞管理漏洞,化解资产风险,构建健康、有序、规范的运行机制。使经济责任同步审计演进为同步整改的运转局面。
二、确立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的重点目标。开展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必须立足区域发展大局,开阔监督视野,拓宽监督思路,打造发展目标。一是把维护民生和保障民生做为同步审计的永恒主题。党委政府第一职责就是以民为本,促进民众的全面发展。促进保障各项民众利益。随着我国加快构建覆盖全体居的终身教育体系、就业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保障体系、住房保障体系的步伐,要求审计监督应关注党委政府在确保百姓衣食住行、保障群众安居乐业、推动和谐社会建设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关注区域各项事业发展,切实搞好教育事业、环保事业、卫生事业、文化体育事业、社区事业等各行业专项资金的监督,检验党委政府在改善民生、惠及百姓、造福人民的实际效果。二是把管理好、配置好公共财源作为同步审计的重要支撑。有效管理区域公共财源是地方党委政府重要职责,是衡量党委政府提高社会化管理水平的主要标识。通过审计注重把握党委政府在公共财源支配方面的价值取向。切实做到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促进财政资金量入而出。由于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不发达,决定着公共财力资源水平仍处在起步发展期,表现为财力收入的有限性。很多地方财政状况仍是吃饭财政,处在供不应求的维系状态。切实做到坚持勤俭节约的原则,促进财政资金精打细算。真正使党委政府使用好、支配好老百姓创造的公共财富,珍惜民众付出的每一分血汗钱。使地方党委政府形成增收节支、开源节流的运转机制。切实做到坚持科学支配的原则,促进有效运用财力。积极培育新兴产业、生态产业、低碳产业,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发展力。三是把提高党政领导班子科学化建设水平作为同步审计的重要着力点。经济责任审计必须围绕提高党的科学化建设水平而深入展开。关注党政领导干部运用科学理论构架区域发展,指导具体实践的能力。掌握党政领导干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效果,特别在缩小贫富差距、城乡差距方面的实际进展;掌握党政领导干部促进区域和谐发展的效果,特别在处置复杂问题方面将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的实际进展;掌握党政领导干部促进区域持续发展的效果,特别是在提升预判力,长远考量的实际进展;掌握党政领导干部促进区域规范发展的效果,特别在制度建设、执行方面的实际进展。四是把促进党政主要领导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作为同步审计的重要引领。通过经济责任审计,促进领导干部讲责任、干事业。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服务人民、服务社会。而防止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促进领导干部重品格、讲操守。坚持鲜明的党性原则,培育务实的工作作风,提倡科学的工作态度。防止成果浮夸、心态浮躁、作风浮飘。
三、确立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经济责任同步审计的评价标准。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是随着新时期发展而发展,随着队伍建设进展而完善的动态管理体系。因此,确立标准必须按照经济责任审计的操作规程和紧密结合干部队伍建设的实际予以确定。笔者认为,新时期开展党委政府经济责任审计应该注重丰富内涵、把握实效,着力明确以下几个标准。一是以党政领导干部思想上的坚定性为评价标准。结合新时期发展实际挖掘领导干部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的思想走势。从实际看,地方党政领导干部注重立足区域、围绕大局、把握方向,坚定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特别在金融危机面前表现出沉着应对危机、从容面对挑战的胆识,认真贯彻落实保增长、保民生和保稳定的工作方针,紧密结合本地区实际,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千方百计寻发展、促转机、求突破。深入透视党政领导干部思想价值取向,很多地方党政领导既策划当前更筹划长远,表现出不急功近利、不做表面文章的强烈使命意识;很多党政领导干部任劳任怨,迎难而上,千方百计努力把事业做强、做大,表现出创造条件、不回避困难的强烈责任意识;很多党政领导干部坚持原则,忠于职守,表现出不折不扣、不屈不挠的党性品格。扫描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建设走向,很多党政领导干部昂首看方向、埋头重实干,形成了求实效、不张扬的工作风格;很多党政领导干部困难面前冲上来,责任面前站出来,荣誉面前让出来,形成了不计较个人得失、淡泊名利的修养品格。二是以制定实施决策的效果为评价标准。评价经济决策的战略发展性,切实关注地区发展的总体规划、宏观布局和发展目标,很多党政领导干部确立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围绕区位特点,发展特色产业、生态产业和科技产业。因此,审计机关应实事求是评价领导干部宏观决策、前瞻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评价制定经济决策的民主程序性。通过查阅党委政府相关会议记录,召开座谈会及调阅相关资料等方式,了解党政领导干部形成决策的民主程序。地方党委政府的很多经济决策敲定建立在集体讨论、反复论证、统筹思量的基础上,确保决策出台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和透明度。评价实施经济决策的具体效果性。很多区域党政领导干部处在搏弈危机、直面挑战的风口浪尖上,使领导干部的应变力和驾驭力受到严竣挑战和考验。地方党政领导干部注重果断采取摆脱危机、促进转机的有效措施,坚决扼制生产下滑、扭转效益下降、抵制经营下行,积极促进生产回转、经营回暖、效益回升。特别是通过加大政府投资工程、公益性工程和棚户区改造、农村泥草房改造,收到了稳民心、聚民志、合民意的社会效果。三是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评价标准。增强对党政领导干部管理国有资产的监控功能。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经济基础,是增强经济实力、提升发展水平的重要支撑点。总审计实践看,很多地区都重视扩大资产总量、加厚资产积累,培育区域总体规模水平。通过培育资产增量,增强经济和社会效果。因此,通过切实评价公益性增量资产在改善和发展民生方面的促进作用;生产经营性增量资产在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方面的推进作用;管理性增量资产在服务社会方面的推动作用。实践看,地方党委政府注重加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演进速率;夕阳产业向朝阳产业推进频率;能源消耗产业向低碳产业转型效率。四是以财政管理规范程度为评价标准。重点对各地财政收支真实性进行审计,揭露截留财政收入、隐瞒预算收入、虚增财政收入及违规返还税、费,无预算或超预算拨款等行为;揭露在国有资产登记、核算、处置等 环节存在的问题;揭露在政府投资中截留挪用国家建设资金、违反规定超概算投、多结已付未付工程款、未公开招投标等问题;揭露在政府债务管理方面存在违规担保、违规使用银行贷款、滞拨专项贷款、抽逃出资以及盲目扩大债务规模,财政负担加重等问题。从而进一步敦促整改存在问题。五是以强化廉洁自律为评价标准。从规范收支秩序入手,切实端正党风,通过审计,加强对财政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的监督,揭露各种违规违纪行为。并督促加强财政财务资金的规范化管理,注重从源头上规范收支行为,切实端正党风、净化行风。从强化管理入手,切实营造党风。通过审计,掌握党政领导干部对公共资产管理、运用情况,特别对离任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搞好对国有资产的交接手续,并敦促领导干部申报相关内容。从完善制度入手,切实推进党风,通过审计,进一步完善内控制度建设对工作行为的调控力和驾驭力,使强化党风建设有完备的制度做支撑,有可靠的机制做保障。 (通化市审计局局长 王世谊 供稿)
网站地图 吉林省审计厅 吉ICP备05001602号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亚泰大街6399号
邮政编码:130022 Fax:0431-85898333
办公室电话:85265114 值班电话:85265112
吉公网安备 22000002000035号 网站标识码:2200000067